自全市法院开展“三个一”工作以来,兴隆法院挂兰峪法庭以“枫桥经验”为支撑,以诉源治理为核心,以多元解纷为抓手,充分发挥特邀调解员作用,构建起“村、所、庭”联调联解多元解纷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高效、便捷的解纷需求,力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
近日,挂兰峪法庭依托“三个一”工作机制,诉前调解了70起土地流转案件。据悉,挂兰峪镇某村近百户村民于2011年将承包土地进行了出租,但至今已有四年未取得土地租赁费。考虑到该批纠纷涉及人员较多,极易导致矛盾升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挂兰峪镇司法所当即与挂兰峪法庭取得联系,共同探讨纠纷解决办法。兴隆法院挂兰峪法庭立即组织相关部门成立“村、所、庭”联调联解多元解纷机制,即由挂兰峪法庭为主导,法官工作室、特邀调解员、司法所、村委会为联合主体的调解团队模式。
挂兰峪法庭首先积极与法官工作室的特邀调解员取得联系,将案件推送特邀调解员进行诉前调解。特邀调解员在接收案件后立即通过电话方式与双方当事人分别取得联系,详细了解案件当事人的具体诉求,掌握了案件的基本情况,摸清了案件争议焦点。但在多次与承租人电话沟通中,承租人均以无力给付为由拒绝调解,致使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为了更好地了解症结所在,特邀调解员又多次驱车赶往了承租人家中,细心、耐心地为承租人释法明理、分析利弊,承租人终于表示接受调解。
在征得双方当事人的同意后,特邀调解员通知双方到挂兰峪法庭进行调解。当原告在挂兰峪法庭见到承租人后情绪比较激动,对承租人拖欠租赁费的情况表达出了强烈不满,为了平复双方当事人心情,特邀调解员首先采取了“背靠背”的调解方式,耐心倾听各方诉求,了解双方心理底线,承租人也承认欠款事实,愿意承担还款责任,只是存在履行困难,实在无法一次性偿还,希望通过特邀调解员与村民进行沟通。特邀调解员马上向原告详细说明被告的情况和还款意愿,并做了进一步的释法说理,打消原告的“调解之忧”。在“背靠背”调解后,双方分歧越来越小,情绪也趋平稳,特邀调解员又采取“面对面”的调解方式,齐心协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最终,经过特邀调解员以电话谈、当面聊、不断约的方式,妙招齐出,短短十几天就将70起案件成功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在挂兰峪法庭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向挂兰峪法庭申请出具诉前调解书。挂兰峪法庭在收到申请后,考虑到大部分当事人距离法庭路途遥远且部分当事人行动不便,法庭的工作人员随即深入村委会就地进行诉前调解协议确认,对于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通过亲属微信确认其本人真实意思表示,对于行动不便的申请人,驱车赶往原告家中进行诉前调解协议确认,仅仅用时2天就将70起案件确认完毕,并在三日内出具了诉前民事调解书送达双方当事人。
这70起案件的诉前成功调解,是挂兰峪法庭一直坚持贯彻落实“三个一”工作机制的具体表现。今后挂兰峪法庭仍坚持以“三个一”工作机制为依托,借助专业化调解组织力量,最大限度汇聚多元解纷资源,充分发挥特邀调解员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专业优势与实践优势,进一步提升一站式司法服务水平,“多足”傍地而行,打出多元解纷“组合拳”,全方位提升预防化解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